【隨筆】公眾人物如果沒內涵、沒修養、沒腦袋﹐再好的實力和包裝﹐也包不住你性格的缺憾…

在這個年代﹐公眾人物如果沒內涵、沒修養、沒智慧、沒思想;

沒帶腦袋出門﹐是很容易被大眾發現的。

就算背後團隊再強大、再有實力﹐

花了多少時間、心血、金錢去包裝這個個人品牌﹐

有時候做錯事、說錯話﹐就再挽回不了。


以前有面子的公司﹐還可以和傳媒「講數」﹐把出街的報導「更正」得體面一點。

但現在媒體太多﹐網絡資訊傳遞太快﹐做錯的事、說錯的話很快就街知巷聞。

如果沒人知曉﹐恐怕是這個人連被人留意的價值都沒有罷了。

當「醜事傳千里」的時候﹐就是看公司和背後團隊的真本事了。

此時公司上下都要通力合作﹐構思如何可以完美地拆彈。

大眾所看到肇事者回應的一字一句、每一個表情反應、每一下情緒﹐

可能都是被悉心安排好的。

完全拆彈成功當然是終極目標﹐

但如果拆不成﹐也至少要制止核爆引發…


一次失誤姑且能夠救回來了﹐

但自發性的即時動態、影片圖片的描述、閒話家常的留言﹐

卻在一點一點地暴露著個人性格和情操。

正所謂「花無百日紅」﹐如果再加上沒修養…

到遇上挫折失意時﹐就會頓然發現身邊竟然沒有一個願意幫助自己的人。


最近看了很多有關 marketing 的書籍﹐

不約而同都說現今的 marketing 和往日差很遠了。

以前一個品牌想得到大眾注意﹐花千金萬銀請來當紅的國際巨星﹐那個品牌定必大受關注。

公眾人物也一樣﹐爭取到國際知名品牌的代言人銜頭﹐那個人物定必成為熱門。


但今時不同往日了… 

幾十年前﹐人每天生活能接觸到的廣告可能是幾百個﹐現在卻是幾千個、幾萬個。

而且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手機上面﹐又有多少人會放眼去看街道上的巨型 Billboard 甚或是小街招呢?

就算有看到了﹐試問你今日看過的廣告當中﹐你又能記住多少個?


世上很多事物都逐漸被電腦和 AI 代替﹐做設計或廣告的敢說唯獨創意是不能被取代的。

而作為藝人的﹐其實也在慢慢地被電腦和 AI 淘汰了。

演戲的早可以用 AI 和電腦程式設計電影角色﹐唱歌的也同樣;

早幾年已經欣賞過以 3D Hologram 技術的虛擬歌手演唱會﹐年青人都看得津津樂道…


作為藝術表演者或是現今流利的網紅﹐實力和包裝固然是最基本的了;

但我認為個人修養、內涵和智慧更加不可或缺。


Leave a Reply

%d bloggers like this: